top of page
ChatGPT Image 2025年6月15日 下午11_30_59.png

花蓮|漂流木回收再造

地景背景|風雨過後的木頭,誰來善後?

每逢颱風或暴雨,花蓮沿海與河川下游常可見大量漂流木堆積於河口、海岸、防風林間。這些木材來自山區林地崩塌、野溪沖刷或河川集水區的自然樹木斷落,原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卻在人為開發與氣候災變交錯之下,成為「需要被清理的災後殘骸」。

這些體積龐大、來源多樣、品項不一的漂流木,在災後若未即時處理,不僅阻礙水流、影響防洪,還可能腐爛孳生病菌,甚至威脅鄰近聚落的衛生與安全。
但另一方面,它們也是森林的記憶、風土的痕跡。

S__89841703_edited_edited_edited.jpg
S__89841732.jpg
S__89841734_edited.jpg

 一場關於「留下」的選擇

過去,多數地方政府將漂流木視為「災後廢棄物」,以焚燒或掩埋方式清除。但我們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錯過了與土地對話的機會。

漂流木是自然流動過程的產物,也是一種極具文化與材料價值的自然資源。其獨特的形狀、紋理、斷裂面與歷經水沖風蝕的痕跡,不僅具有美學性,更蘊含著災後重建、環境教育與地方故事的力量。

ChatGPT Image 2025年6月17日 上午10_20_42.png
ChatGPT Image 2025年6月27日 下午06_47_18.png

均苑行動|

均苑團隊與花蓮林業單位及地方組織合作,展開一系列「漂流木回收 × 生態設計開發」計畫,執行流程包括:

  1. 現地漂流木勘查與選材:針對已自然乾燥、未受污染的中大型木材進行標記與採集

  2. 前處理作業:包括截斷、剝皮、防蟲處理與表面修整

  3. 結合竹纖維材料共構設計:與其他自然素材(如竹粉、竹粒)進行複合式開發

  4. 應用轉化:開發成為下列永續產品與場域應用項目:

  • 展示型環保盆器與育苗底座

  • 戶外座椅與裝置構件

不只是設計,是一場地方永續治理的提案這個計畫不只是資源回收,更是一種地方環境治理的新路徑。透過設計與材料科技,將漂流木導入循環材料鏈與在地創生體系建立與當地原住民社區的共創可能性為漂流木建立可追溯資料庫與教育展覽用途

共譜未來

歡迎對永續材料、循環設計與友善生活有共鳴的夥伴一起加入。
無論您是品牌業者、政府機關、設計團隊,或正在尋找低碳材料與綠色解方的夥伴,
我們提供從農廢材料開發、產品共創設計,到客製化包裝應用的一條龍合作服務。
一起讓資源被善用,讓永續不只是理想,而是真正落地的選擇。
📩 聯繫我們,開啟合作對話。

C9D6E255-3166-4298-84C0-B07498E6B972_edi

期待成為您的LINE好友

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對話。

電話:
04-2479 1343

​​

地址:
台中市南屯區楓樹西街263號

MAIL:
info@tunenturn.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