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介紹
從土地到生活的循環路徑
我們從農業現場出發,串連素材轉化、再生利用、產品共創與環保包裝應用,提供一條能實踐可持續生活與永續農業的完整服務路徑。
每一個環節,都是循環設計的延伸,也是對土地與環境的溫柔回應,助力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從土地出發為生活設計永續解方
我們以自然為師、以永續為志,打造一條從農地到生活的綠色價值鏈。
均苑的服務流程分為四大核心階段:農廢→材料→產品→包裝,
陪伴客戶實踐綠色轉型與循環永續。




1.農廢回收與轉化
2.永續材料研發
3.產品共創設計
拾起自然的痕跡,開啟再生的第一步
讓自然變成能被設計的素材
將友善理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
回收綠竹廢枝、漁海風流木等農林廢棄物
-
初步處理、曬乾、粉碎、製成可用纖維原料
-
適用對象:農場單位、林業、地方政府、ESG企業
-
回收綠竹廢枝、漁海風流木等農林廢棄物
-
初步處理、曬乾、粉碎、製成可用纖維原料
-
適用對象:品牌商、研發團隊、社會設計組織
-
客製牙線棒、隨行杯、環保餐具、育苗盆
-
協助造型設計、模具開發與量產
-
適用對象:品牌、通路端選品、政府綠色採購計畫
我們深入農村與山林,實地回收鳳梨葉、綠竹枝、漂流木等被視為無用的農業副產物與林業廢棄物。
這些素材經過曬乾、粉碎、纖維提取等處理,轉化為具有開發潛力的植物性原料,作為後續產品與包材開發的基礎。
這不只是回收,更是一種對土地資源重新定義的過程。
我們針對不同植物纖維進行混鍊、定性與分解性測試,開發可堆肥、可塑化與成型的環保原料,並提供應用端的技術轉譯服務。
材料不只是開發,更需要理解如何適配產品、模具、包裝與市場需求。
這是讓自然素材真正走進生活的關鍵一環。
我們擁有產品造型設計、模具規劃與實際生產鏈結經驗,能夠從一塊天然纖維原料出發,與品牌夥伴共同開發具美感與機能的低碳產品。
從牙線棒、餐具、隨行杯、育苗盆到教育道具,我們將循環設計理念真正落實在每一件生活選物中。
4.減碳包裝方案
傳遞價值與責任的容器
-
開發以植物纖維為基底的紙材、膜材與包裝盒
-
提供品牌專屬設計與可分解替代方案
-
適用對象:食品、文創、農產與禮盒品牌
我們提供以農廢再生纖維為基礎的可堆肥包裝方案,包括天然紙材、纖維膜與成型容器。
提供低碳、可分解、可回收的創新包裝方案,包含紙類替代品、纖維提袋、信封袋、蔬果套袋等客製化環保包裝設計與生產。
讓包裝成為產品價值的延伸,而非負擔。
合作精選案例
農廢 Before & After:我們看見它的可能
農業廢棄物,在被丟棄前或許毫不起眼,但我們看見其中潛藏的能量。
透過材料創新與設計轉化,這些農廢成為可應用於生活、生產與土地修復的多樣產品——從地膜、疏果套袋,到包裝材、容器與生活用品。
——農廢 Before & After:我們看見它的可能
廢棄,不是終點,而是永續設計的起點。
鳳梨纖維疏果套袋 × 彰化139縣道鳳梨農田
來自彰化139縣道鳳梨田間的農業廢棄物,
透過再生設計轉化為可分解的鳳梨纖維疏果套袋。
陪伴果實成熟,也讓鳳梨田回歸更友善的耕作方式。
_edited.jpg)
_edited.jpg)
before
鳳梨農廢
after
鳳梨纖維地膜與疏果套袋
花蓮漂流木 x 漂流木育苗盆栽
源自花蓮海岸的漂流木,經分類再製後化為質感溫潤的育苗盆栽。
將自然廢棄的流動之物,轉化為承載新生命的容器。

before
漂流木

after
育苗盆栽
竹山孟宗竹 x 竹纖維隨行杯
取自南投竹山的孟宗竹,透過纖維轉化技術打造出質地自然的隨行杯。
讓一支竹子,走進日常生活,成為低碳飲用的新選擇。

before
孟宗竹

after
隨行杯
花蓮桂竹 x 竹纖維香氛瓶
來自花蓮山林的桂竹,經過細緻工藝與纖維再製,化身為質樸而溫潤的香氛瓶。
不只承載氣味,更傳遞一份對土地的尊重與對永續的實踐。

before
桂竹

after
竹纖維香氛瓶